zhì

体制


拼音tǐ zhì
注音ㄊ一ˇ ㄓˋ

繁体體制
词性名词


体制

词语解释

体制[ tǐ zhì ]

⒈  组织方式,组织结构。

system of organization; system;

⒉  文章中的结构,体裁。

style;

引证解释

⒈  亦作“体製”。诗文书画等的体裁、格调。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序:“然八音之器,歌舞之象,歷世才士,并为之赋颂。其体制风流,莫不相袭。”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附会》:“夫才童学文,宜正体製,必以情志为神明,事义为骨髓,辞采为肌肤,宫商为声气。”
詹鍈 义证:“‘体製’也作‘体制’,包括体裁及其在情志、事义、辞采、宫商等方面的规格要求,也包括风格。”
唐 刘知几 《史通·六家》:“唯《东观》曰‘记’,《三国》曰‘志’,然称谓虽别,而体制皆同。”
宋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花鸟》:“﹝ 崔白 ﹞工画花竹翎毛,体製清赡。”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四部正讹下》:“《穆天子传》与《列子》体制不同,各极古雅。”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二篇:“赋、比、兴以体制言:赋者直抒其情,比者借物言志,兴者托物兴辞也。”

⒉  亦作“体製”。格局;规格。

宋 程大昌 《演繁露·投五木琼橩玖骰》:“博之流为摴蒱,为握槊(即双陆也),为呼博,为酒令,体製虽不全同,而行塞胜负取决於投,则一理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马 氏始倣 刘向 前规,论其大旨,体製駸駸备矣。”

⒊  亦作“体製”。犹结构。

清 顾炎武 《北岳庙》诗:“岳祠在其中,巍峩奉神殿,体制匹 岱宗,经营自 雍 汴。”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古人造字,尚未卒业,为部首者,五百四十;依其昔例,互乘参错,一一比配,益以颠倒反侧,穷体制之变,宜得十万字,庶合孳生之义。”

⒋  组织制度。

南朝 宋 孝武帝 《重农举才诏》:“尚书,百官之本,庶绩之枢机;丞郎列曹,局司有在。而顷事无巨细,悉归令僕,非所以众材成构,羣能济业者也。可更明体制,咸责厥成,纠覈勤惰,严施赏罚。”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有《宰相朝房体制》。 陈毅 《南京》诗:“四大家族浪淘尽,独裁体制草拉烧。”

如:教育体制。

⒌  礼制;规矩。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侍郎不肯受礼,道:‘如今是朝廷命官,自有体制。且换了冠带,谢恩之后,然后私宅少叙,不迟。’”
《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一个钦命二品大员,正合着‘三命而不齿’;体制所在,也不便过於合他两个紆尊降贵;只含笑拱了拱手。”

国语辞典

体制[ tǐ zhì ]

⒈  一定的规则、制度。

《文明小史·第三七回》:「据学生的愚见,钦差既然要争那保送咨送的体制,就该合参谋部说明才是。」

体系 体例

⒉  文体的体裁、格式。

《诗经·周颂谱》:「然鲁颂之文尤类小雅,比于商颂,体制又异。」

分字解释


※ "体制"的意思解释、体制是什么意思由解神者查询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面对来势汹汹的金融风险,如何根据我国特殊的政治体制,历史背景,人文民俗而制定行之有效的防范体系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2.着重比较研究这三个系统的构建体制、官吏任命和对应寄禄官情况,并列出辽朝南面朝官级差表。

3.职业化之知识人多遵从现代学术体制从事知识生产,甚至将知识作为稻粱谋,而不再执着于思想之道。

4.与此同时,我们既嗜读又好色,既笃信精英管理又崇尚无政府主义。在我们看来,一切政治体系和社会体制都是腐朽的,可是,除了追求混沌的享乐,我们一概拒绝考虑别的选项。

5.在克林顿先生的总统任期被丑闻搞得狼狈不堪,而且由于一项失败的医疗体制改革而处处受到牵制后,又由于他专注于一些琐碎的政策关于学校制服和年轻人宵禁而受到嘲笑。

6.但财政体制变迁不能局限于边际策调,须考虑政府财政级次问题。

7.现在的教育体制下,一个学生从本科到硕士、博士,可能是讲师,讲师到副高,然后多少教授。花钱买版在杂志上发表,这样才能过关。所以这些教授没有时间去上课,去关心学生。

8.在这种考你会不会“考”的体制下,不知多少个艺术细胞被扼杀。

9., 事实上,多数政策性贷款目前所采用的形式,是注重实效地支持复杂的中期结构和体制变革,而不是协助消除经济扭曲现象。

10.体制的改革使企业充满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