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身节用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修身饬行,节省其用。
出处《孝经·庶人章》:“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例子元·柯丹丘《荆钗记·合烝》:“只为家道贫穷,守荆钗裙布,谨身节用。”
基础信息
拼音jǐn shēn jié yòng
注音ㄐ一ㄣˇ ㄕㄣ ㄐ一ㄝˊ ㄩㄥˋ
繁体謹身節用
感情谨身节用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节俭。
英语keep a tight rein on self and cut down on expense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浇风薄俗(意思解释)
- 乘风破浪(意思解释)
- 经邦论道(意思解释)
- 上下其手(意思解释)
- 鸥鸟不下(意思解释)
- 裾马襟牛(意思解释)
- 白日见鬼(意思解释)
- 鼻青脸肿(意思解释)
- 慌里慌张(意思解释)
- 云天雾地(意思解释)
- 妻儿老小(意思解释)
- 公才公望(意思解释)
- 铁树开花(意思解释)
- 互通有无(意思解释)
- 钻木取火(意思解释)
- 珍楼宝屋(意思解释)
- 事与愿违(意思解释)
- 一鼓作气(意思解释)
- 唇枪舌剑(意思解释)
- 闲情逸致(意思解释)
- 离奇古怪(意思解释)
- 古里古怪(意思解释)
- 无稽之谈(意思解释)
- 充耳不闻(意思解释)
- 爱毛反裘(意思解释)
- 飞蛾扑火(意思解释)
- 祝哽祝噎(意思解释)
- 可有可无(意思解释)
※ 谨身节用的意思解释、谨身节用是什么意思由解神者查询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默不做声 | 默:沉默。沉默不说一句话 |
酒囊饭袋 | 囊:口袋。装酒装饭的口袋。喻指只会喝酒吃饭而毫无能力的人。 |
过五关,斩六将 | 比喻克服重重困难。 |
男女授受不亲 | 授:给予;受:接受;亲:亲自接触。封建礼教规定男女之间不能直接接触、言谈或授受物件,限制男女交往 |
寸步不离 | 寸步:极短的距离。一步也不离开。①形容两个人总是在一起;感情很融洽。②指距离很近;不离前后左右。 |
白日见鬼 | 大白天见到鬼。原比喻官府里清闲、冷落。现多比喻不可能出现的事。 |
头面人物 | 指在社会上有较大名声或势力的人(多含贬义)。 |
野没遗贤 | 见“野无遗贤”。 |
牝鸡司晨 | 牝鸡:母鸡;司:掌管。比喻女人掌权当政。 |
土木形骸 | 形骸:指人的形体。形体象土木一样。比喻人的本来面目,不加修饰。 |
化鸱为凤 | 比喻能以德化民,变恶为善。鸱,猫头鹰,古人以为凶鸟。语本《后汉书·循吏传·仇览》:“时考城令河内王涣,政尚严猛,闻览以德化人,署为主簿。谓览曰:‘主簿闻陈元之过,不罪而化之,得少鹰鹯之志邪?’览曰:‘以为鹰鹯不若鸾凤。’” |
东扶西倒 | 从这边扶起,却又倒向那边。比喻顾此失彼。也形容坏习气太多,纠正了这一点,那一点又冒头了。 |
雨散风流 | 比喻离散。 |
大张旗鼓 | 大规模地摇旗擂鼓(张:展开;铺排;旗鼓:古代作战时传达军令的用具)。原形容作成的规模和声势大;现泛指做事规模和声势很大。 |
指手划脚 | 用手指;用脚划。形容说话时用手脚示意;也比喻瞎指挥;乱加评论指责。 |
闲情逸致 | 逸:安闲;致:兴致。指毫无事物所累;轻松超逸的情趣。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 |
尽诚竭节 | 诚:忠诚。节:气节,义节。竭尽自己全部的忠诚和义节。亦作“尽节竭诚”、“尽心竭诚”、“尽忠竭力”、“尽忠竭诚”、“尽忠竭节”、“竭忠尽节”。 |
散言碎语 | 犹言闲言碎语。 |
南征北战,东荡西杀 | 征:征战;荡:扫荡。形容转战南北,奋勇杀敌。 |
金口木舌 | 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指宣扬教化的人。 |
汲汲顾影 | 惶惶然自顾其影,孤苦失望的样子。也指频频地自顾其影,洋洋得意的样子。 |
狂风暴雨 | 大风大雨。比喻声势猛烈或处境险恶。 |
雅俗共赏 | 雅俗:文雅和粗俗。旧时把文化高的人称“雅人”;把没文化的人称“俗人”;赏:欣赏。无论文化水平高低都能欣赏。形容艺术水平既高雅又通俗;能为各种人所接受。 |
叫苦不迭 | 不迭:不停止。形容连声叫苦。 |
困兽犹斗 | 困兽:被围困的野兽;犹:还、仍;斗:搏斗。被围困的野兽还要搏斗。比喻陷于绝境的失败者还要顽抗。 |
以夷制夷 | 夷:旧时泛指外族或外国。利用外族或外国之间的内部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 |
河山之德 | 《诗·墉风·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陆德明释文:“《韩诗》云:德之美貌”。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渊然而深,皆以状德容之美”。后以《河山之德》形容妇人德容之美。 |
群山四应 | 应:应和。四面群山纷纷响应。比喻一声号召,人们群起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