扪心自问的成语故事


扪心自问

拼音mén xīn zì wèn

基本解释扪:按;摸;心:胸口。摸着胸口;自己问自己。指自我反思;醒悟。

出处唐 白居易《和梦游春诗》:“扪心无愧畏,腾口有谤讟。”


暂未找到成语扪心自问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扪心自问)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日甚一日 《新唐书 独孤及传》:“陛下岂迟疑于改作,逡巡于旧贯,使大议有所壅,而率土之患日甚一日?”
心灰意懒 元 乔吉《玉交枝 闲适》曲:“不是我心灰意懒,怎陪伴愚眉肉眼?”
嫁狗随狗 宋 陈造《题六幺后》:“兰摧蕙枯昆玉碎,不如人家嫁狗随狗鸡随鸡。”
扫地出门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84回:“有七八年的,也有三四年的,也有昨年的,也还有几次利息还过的。要是清白扫地出门,总得两千两。”
靡所底止 《诗经·小雅·祈父》:“胡转予于恤,靡所底止。”
满山遍野 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二章:“他坐镇延安,用红蓝铅笔在地图上乱画,我们就满山遍野乱窜!”
心里有鬼 莫应丰《将军吟》第28章:“你这个小子,心里有鬼,不甘心。”
胆寒发竖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好及第恶登科》:“李少卿又曰操空弮,冒白刃,闻者靡不胆寒发竖,永为子孙之戒。”
万无一失 汉 枚乘《七发》:“孔老览观,孟子持筹而算之,万不失一。”
藏形匿影 《邓析子 无厚》:“君者,藏形匿影,群下无私。”